AI正在彻底改变世界,但是其实我更想说青少年才是改变世界的力量!
在2021年第三期有斯公益讲坛中,我们结识了一位青少年,Jeffrey Pan,他就读于美国排名第一的私立高中,前不久被宾夕法尼亚大学久负盛名的“M&T program”(沃顿与工程双学位)早录取,要知道这个双学位每年在全球仅仅招收50名左右的学生,你以为这就是我要告诉你的全部吗?错了,他的经历还远远不止这些,就让我们走近这位青少年,一起了解他的成长与未来。
美国东部时间2021年3月20日21:00,2021第三期有斯公益讲坛《青少年AI和公益创新实践》开讲。本期讲座由有斯公益与磐石卓尔学院联合举办,奥斯汀华盟协办。三位主讲人带我们开启了一场充满启迪的AI公益创新之旅。
01
改变世界的是AI吗?
其实是这些青少年
Jeffrey Pan, Youth AI Lab创始人,美国排名第一的私立高中菲利普斯安多福(PhilipsAcademy Andover)12年级学生。2020年总统志愿者服务金奖,MIT-IBM沃森人工智能实验室最佳论文奖得主,2020第二届国际人工智能博览会特等奖,2020 CVPR计算机视觉挑战赛一等奖,2021麻省理工学院Blueprint 黑客马拉松高级组第二名。前不久被宾夕法尼亚大学久负盛名的“M&T Program”(沃顿&工程双学位)早录取(每年只在全球招收50名左右的学生)。
以下是Jeffrey的分享:感谢各位给我机会分享我的故事。今天我将从技术、人工智能(AI)开始,聊聊我的高中经历,尤其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创建青少年AI公益组织回报社区的经历。正如我们所知,AI正在彻底改变我们的世界,在许多我们从未想到过的领域中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进步。从物体检测到自然语言处理,甚至通过强化学习之类的技术来玩游戏,AI的确改变了我们今天生活的世界。但是我经常想到的问题是下一代呢?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在AI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我们都在为未来努力,那时技术可以改善每个人生活。作为与所有这些AI一起成长的人,我周围都是大数据和这些技术。我思考了很多事情,我们如何才能真正通过技术使下一代变得更强大。
我的AI经历:学生、研究人员和老师
学生阶段我利用在线资源、编码项目和线上课程自学,成为机器学习(ML)爱好者和程序员。其后我从事计算机视觉、高效的机器学习和安全机器学习方面的研究。我创建了青少年AI实验室并一直努力让年轻人更容易学习/接触AI。
我为什么对AI感兴趣?在看到《危险边缘》(Jeopardy)里的沃森后,我开始对人工智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是美国著名电视智力竞赛节目,参赛者需要回答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从古代历史到现代文学的一切问题。节目中我看到机器可以理解人类的语言,甚至可以回答各种问题比如人类学,这让我觉得太不可思议了。当沃森打败获得过79次冠军的肯·詹宁斯时,我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这样的机器可能改变世界。
因此,我通过不同的途径开始了AI学习,比如coursera等许多网站提供免费的课程,在研究项目中获得导师的诸多帮助和引导。没有实践经验就无法学习,毕竟当您感到极度渴求时,您才能够获得真正的知识。我认为我的AI研究经历让我取得了很多成功,并且理解了AI的不同方面。
在我看来,AI有三个方面:
第一是理论,就是AI和机器学习有关的具体概念以及这些技术如何在算法上起作用。很明显这些都非常基础,但是如果您想成为该领域的专家,则必须先了解这些概念以及所有内容。
第二方面是实践,只知道理论是不够的,你得将AI技术应用于实际问题并处理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第三方面我想叫做影响,就是从道德、经济等角度了解AI对社会的更广泛影响。我想在最近几年,你一定听说过技术公司滥用权力,这使大多数技术受到检查,以明确这些技术会造成多大的危害。因此我想作为未来社区的好公民,我们确实需要专注于理解行动的良知,以便我们可以通过技术创造最佳的结果。
接下来我谈谈我的科研之路,即我如何探索AI。在这个探索过程中我真的感激三个不同的机会:
第一次机会是2018在德州大学的图像与人工智能实验室。第二次机会是从2019年至今在麻省理工学院的韩松实验室。第三次机会是在高中进行力所能及的独立研究。
接下来我想先谈谈我的第一个研究经历,2018年我高一时与德州大学黄教授小组一起研究机器学习的计算机视觉应用。通常人们会问我是怎么得到这个研究机会的?我记得第一年我在网上查找不同的教授,试图找到适合我的机会,直到发现黄教授小组可以接收高中生做研究,他很高兴同意我进入小组。所以我的答案是,你必须不断地去尝试,直到你得到你想要的机会,这对你未来成功很重要,无论是学习还是将来的职业。如果我真的必须定义我那段经历,那就是挑战自我。
在这一领域有很多需要学习的东西。我在网上学习了一些课程,但没有研究的经历,因此在刚开始的几周非常困难。他们像对待大学生一样训练我,在这种压力下训练一年,挑战自我,你将可以学到很多东西,飞速进步。
在学习了理论知识后我开始研究相对姿态估计问题,我很幸运在2019年度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会议(CVPR’19)上以共同作者身份发表文章,以共同讲者身份介绍一种新方法。这是我第一次在这个领域的专家面前演讲,我也遇见了韩松教授,他邀请我在下一个暑假到他的小组做研究。那段经历是一个全新的过程。因为韩松教授研究的是高效机器学习,与计算机视觉是不同的。所以我又开始了一段挑战自我的历程。
我在上个暑假学习的内容是计算机视觉,而现在我又要在另一个领域开展研究,不同的教授有不同的研究重点。这让我意识到如果要快速掌握一门学科最好的办法是在实践中学习。我们在研究中使用基准测试模型。我也获得了在他人面前做演讲的经历。在韩松教授实验室,每一周我们有许多次组会,你需要向其他学生汇报每周你所取得的进展。因此我获得了很多在众人面前演讲的经验,这样能够将我的想法具体化。
我在韩松教授实验室开始了我的第一个独立项目。韩松教授的研究项目对我很有吸引力,我几乎把实验室当作了我的家。
我希望让年轻人更容易使用AI。为此我提出了新的压缩方案并学习了很多新概念,但最终发现我提出的方案有问题,那时我非常沮丧,我的朋友们都在享受假期,而我独自在实验室面对屏幕希望利用整个圣诞假期试图弄清楚失败的原因。这段经历让我体会到科研的目的不是得到最终结果,而是在科研过程中学习新知。2020年暑假结束前我参加了低功耗计算机视觉挑战赛(LPCVC 2020),在这个比赛中我强化了很多我在第一个项目中学到的概念,我和韩教授的学生们一起工作,最终获得了两个一等奖。如果没有先前的失败我不会在竞赛中成功。
科研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我以前的态度仅仅想发表文章或获奖,虽然期待这样的回报无可厚非,但真正的回报是在科研道路上你学到的经验教训。
在个人的研究方面,去年我在我校老师Zufelt指导下开展研究工作。我最初只是为了学习关于机器学习隐私保护的知识。在学期期间我开始注意到了另外一个领域:一些文章提到黑客可以干扰机器学习模型,从而导致大量的破坏。有这样一个案例,研究者将一些贴纸放在停止标记上,可使机器误认为是绿灯。如果行驶的是自动驾驶汽车将导致大量伤害,会发生撞车,甚至引起死亡。最初我对这个领域一无所知,所以我想开始学习这个领域,这很可能将是我未来的研究方向,目前该领域没有任何文章发表,也没有任何只字片语提到相关研究。当我发现这个领域里没有一个人关注的时候我认为我肯定遗漏了什么,毕竟有大学和公司的研究人员在展开研究,如果他们没有研究这个方向,我想一定是不值得研究,我只是没有足够的经验去更好地了解它。了解相关资料后,我还是决定去试一试,最后成功地完成了一项很有意义的项目——怎样促进机器学习安全的探索。这是我第一次依靠自己完成科研项目的经历,我是自己的老板,要计划进度,要编程、写论文及完成所有事情。回过头来看,我感觉这个努力非常值得。当时只是想试试看,但尝试和努力后带来的却是出人意料的成功。
2020年我在对抗学习方法研讨会(AdvML)的知识发现和数据挖掘(KDD)会议上发表了会议文章,这是数字科学国际最高级别会议,并荣获MIT-IBM沃森人工智能实验室最佳论文奖。
我独立研究最大的收获是科研真的是自发的,生活也是同样道理。如果你面前有独特的机遇,你应该好好把握。
我当初探索这个研究领域并没有期望有什么结果,我只是想深入了解我感觉很酷的领域,最终却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不仅学到了我想学的东西,论文也在这个领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现在机器学习隐私保护成了我最感兴趣的领域之一。
归根结底,当你遇到独特机遇时紧紧抓住它,即使这是全新的领域,即使专家说行不通,这是不值得做的事,还是要去试一试。无论你得到什么结果,既使行不通,这个探索的过程也会让你有所收获和不断成长,这些都对你的未来有利。
从AI经历中我学到了什么?
首先是时间管理,很明显做研究及所有这些事情,已经让我成为一个更有效率的学生和领导者,可以更好地安排任务的优先级。其次,我很高兴发现我的极限,我对我的研究经历谈论了很多,在实验室工作需要快速学习大量新东西,以达到像博士生那样的水平,我的经验鼓舞了我始终致力于更大的事情。通过不断地推动自己,我发现我的能力超出了我的想象。最后是拥抱成长,经历挫折才能学到更多新知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抓住在这一过程中遇到的任何机遇,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它会给你带来什么。
很明显随着AI的普及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这是我在研究中领悟到的。AI安全就是其中之一,这也是我研究的内容。另一个面临的问题是AI碳足迹,即AI是怎样对环境形成破坏的。
我们都知道,AI具有解决潜在问题的巨大潜力,就像今年AI在预测新冠病毒蛋白质结构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所以我开始思考AI如何在拥有巨大潜力的同时能够解决随之产生的问题。我希望把我的所学去引领更多人来参与到我的思考和研究中。
我的答案是青少年AI实验室:让青少年(尤其是高中生)更容易接触/学习AI。
在AI的学习、研究、实践过程中我领会到,你必须知道AI的基本概念,同时要有应用AI的实践经验,最后需要理解科技在真实世界怎样影响人们,采取有利于而不是伤害人们的方式应用AI。这样我开始了青少年AI实验室这一漫长旅途。
一开始,我只是想为有经验的年轻人提供科研帮助,他们需要这些资源才能在AI项目中取得成功。但我很快发现这不是AI学习的阻碍,真正的阻碍来自于他们对AI了解不多,所以没有产生真正的兴趣。他们常有这种观念:AI太难了,我仅仅是高中生,而研究AI的人已经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工作了几十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开启了为青少年设计的以AI为中心的系列讲座。我所邀请的这些演讲专家均来自各种学科,针对不同子领域的AI研究,他们的宣讲在青少年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帮助他们培养起了对技术的浓厚兴趣。
我非常自豪的是通过我的努力,现在的青少年AI实验室已拥有300多名来自美国各地的成员,我们的讲座系列在YouTube上播放次数超过19,000次,如果你感兴趣可以访问油管观看(https://www.youtube.com/YouthAILab)。
让年轻人对技术感兴趣是关键, 是我最大的收获。很多时候我们认为技术远远超过了时代中很多年轻人发展的步伐,而忽略了我们应该更多地思考如何使青年人能够使用技术解决世界上的问题。
展望未来
任何对AI感兴趣或者对其他事物有热情的人,应该思考一下你的激情如何真正影响世界上的其他人,并将你的激情用于创造美好生活。资源的可及性:我们要努力提供资源让下一代多接触AI。我们非常感谢专家们通过讲座对青少年进行AI的科普教育,也非常感谢一些教育组织为青少年提供真正参与技术的资源机会。公平。让很多有不同背景的人,尤其是那些机会匮乏的人接触技术享有同等的权力去学习新知。鼓舞。看着这一代技术领导者所做的事情,确实能激发像我这样的年轻人。毕竟,我是在多年前看到沃森在《危险边缘》(Jeopardy)上击败詹宁斯之后才涉足AI的。而且我认为,对于像父母和教育者这样的当代人来说,专注于激发新一代对技术的兴趣真的很重要。我只想敦促您真正地行动起来,抓住所有这些机会,未来一定会很精彩!
02
STEM与公益活动
王平 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MBA。北京环球交流科技开发中心和(美国)环球交流教育中心创始人,有斯公益联合发起人,持续公益践行者,发起“有斯环球学友”公益项目,特别关注和支持有特殊需要的青少年,通过开展同龄交友、互助学习等形式,促进国际间青少年跨文化交流和相伴成长。
大家好,我是王平。前面Jeffery 做了非常好的讲座,介绍了他接触 人工智能的过程,三个阶段:学生- 研究者-辅导员。他很早在电视大赛中看到实验人工智能的电脑战胜人得奖,就开始对人工智能感兴趣,后来以高中生身份在德克萨斯的奥斯丁和麻省理工参与过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最后有了帮助同龄人学习人工智能的愿望,和同学发起AI Lab, 就是人工智能实验室,专门提供中学生交流学习人工智能信息经验,也连接美国大学和实验室资源,为中学生学习人工智能提供线上讲座、辅导等服务。
Jeffery的讲座是中学生把人工智能学习与公益活动结合的实例。人工智能是科技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前沿。英语中通常用STEM,四个英文词首个字母组成的词汇,代表科技。作为有斯公益发起人之一,我今天就通过我自己组织“环球学友”项目的经验与观察,和大家谈谈美国教育中的科技教育与公益活动的关系。
表面看科技教育与公益活动好像没有什么关系。提到科技教育,大家想到的是在实验室做研究,在电脑前浏览,研究,编程等;而提到公益活动,人们想到的是去救济所帮助穷人,去养老院慰问老人等。这只是表面的理解。我们说的公益,英文可以对应Philanthropy, 主要是指带有利他目的的行动,比如义工活动。而从我们的经验,公益活动有两类:第一类是普通的,为了接触社会,贡献社会的,比如到救济所帮助穷人,到养老院慰问老人,社区环保等;第二类是使用专业知识技能帮助弱势群体的活动,比如在救济所里,法律专业学生开启的免费法律咨询,计算机特长生帮助社会组织非盈利机构做网站等等。
我做了将近二十年教育培训,主要时间是以北京为基地做跨国教育、学生交流活动和对外汉语教学。2016年又在波士顿和一些中学生家长开启了一个俱乐部——BostonLearning,帮助学生学习数学、交换学习经验以及共同组织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同时我们也组织波士顿当地学生做各类义工活动,比如到社区服务中心帮忙。2020年秋天,认识了我的北大校友Sherry,知道她们正发起“有斯公益”,就加入了这个团队,在这个平台上也认识很多朋友,尤其是世界各地的北大校友。也是在有斯公益这个平台,我们把原来的学习俱乐部发展成“有斯环球学友”项目,现在学员来自于中国多个城市、美国多地以及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
为什么说STEM教育与公益活动密切相关?下面以我的观察和经历从三个方面谈谈这个主题。
首先,科学的教育,包括中学,最关键是培养创新,innovation,而创新离不开社会实践,公益活动是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最好途径。前一段我们“有斯环球学友”邀请了我们项目顾问之一Alex Peruta女士为我们做了一个书面的访谈,专门谈科技教育与社会责任,英文题目叫 “STEM and Social Good”,可以翻译成“科技教育与社会责任”。Alex是生物科技专业,有15年教育咨询经验,也是美国主要几个教育咨询协会的会员。她从一个升学专家的角度,用自己经历讲了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对“理科生”的重要。这个访谈的英文全文发布在有斯公益的公众号,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并关注我们的公众号“环球有斯GYP”。
公益活动对科技教育非常重要的第二个理由是我对美国中学科技教育特点的观察:科技教育中非常重视与实践结合。我们前几年也帮助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学生分享参加各类科技学习的信息和经验。一个感受就是美国中学STEM类学习与社会发展联系非常紧密。比如科技奥林匹克Science Olympiad 的竞赛专题里边有大量与实践结合的题目,比如Water Quality (水质量),Food Science 食物科学, Disease Detectives疾病侦探等。无论是大学生还是中学生,都会被鼓励参与各类实践,学习分享。去年夏天麻省理工(MIT)大学生做了个专门给中学生的课程,这个课程的实质也是大学生以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的形式为中学生提供高质量免费课程。我儿子和身边一些中学生参加了这个培训,感觉效果非常好,里边有大量的动手实践项目。其中最有意思的是让每个学员做一个标准的Cubesat(迷你立方卫星),包括硬件和软件,既是很好的动手机会,也是对现实中航天领域最新发展的学习了解。
公益活动对于“理科生”,也就是爱好科技专业学生非常重要的最后一个理由是从升学标准看。美国无论是申请好的高中,大学,其标准上对多种能力的要求都是非常高,有科技专业特长的学生也不例外。理科生不仅需要有好的专业成绩,组织能力,沟通能力,领导力都是评估学生不可缺少的因素。我们周围有很多这样升学的事例,今天Jeffrey学习研究AI,创建AI LAB,又被美国排名非常好的大学录取,也是一个例子。
总之科技教育与公益活动在学生的教育中是密不可分的。我们“有斯环球学友”今后也会开发出更多STEM相关的实践项目和公益活动。欢迎大家参与和支持我们,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和其它交流平台。谢谢大家!
03
青少年公益创新的无限可能
谢远雁 北京大学法学学士&硕士,曾是广告传媒和金融保险行业资深职业经理人,持续公益践行者。与热心教育与公益事业的全球爱心人士发起有斯公益,致力于为青少年搭建公益创新平台,培养有思想和行动力、有社会责任感的未来世界公民。什么是公益?因为我们从小的生长环境,对于公益组织和公益项目接触的比较少,对于公益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其实无论从什么公益角度去定义,公益本身必须是带着帮助别人改变世界的这种美好的利他性动机,给具体的目标对象带来一种积极影响的行动。行行有公益
做公益是一件非常专业的事情,不是随心的好人好事,360行,行行有公益,其实行行都有专业的公益组织在做,放眼全球还是本土的公益组织都是这样的。
如何寻找公益项目
有很多很多的领域,如果孩子不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样的项目,可以参考联合国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下图),看一下关心哪个领域,就可以在哪个领域深入而长期的做下去,即使是每个领域,也是有非常非常多的工作内容,例如有斯公益联合发起人邱莉莉创建的平澜公益基金会在非洲进行野生动物保护,涉及很多领域、各种各样的动物和不同的国家,包括保护种群栖息地、种群研究、反盗猎、社区工作等等诸多方面工作,都是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进行公益策划的领域。
公益是一条职业发展道路
公益不单单是利用业余时间去做,也可以成为一条职业发展道路。中国登记注册的公益组织已经有几万家了,有上百万专业的工作人员。放眼欧美国家,小政府大社会,很多事情都是社会组织在做,各种公益组织就更多了。无论是为了兴趣爱好还是未来的职业发展,都是可以通过一个公益项目不断深入下去的。
青少年在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开展公益创新行动,对于人格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意义重大。
公益项目重在调研,两个重要维度不可缺
对于一个公益项目,最重要的就是要做调研,调研是基于整个社会的社会问题来产生的,例如针对某个领域某个地区某个方向都要进行调研,这个领域有哪些公益组织在做?他们做这个项目有什么问题?或者说你可以有什么优势和贡献?基于这些整体的调研,你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有斯公益帮助青少年量身定制公益创新项目都是从两个主要维度去开展工作,就是孩子和家长的维度。对孩子来说就是针对他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以及未来的专业与职业规划来梳理和策划适合的创新型公益项目。我们都知道,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任何一个兴趣爱好都可以衍生出公益项目;对于家长而言,最重要的是意识和规划,孩子在公益项目的策划上容易临时抱佛脚,公益项目的长期可持续性其实非常重要,孩子最大的社会资源是父母、学校老师和同学,所以家长的支持力是尤为重要的。另外就是愿望和期待,孩子怎样的成长,很大程度是取决于家长的愿望和期待的,高中阶段我们就有很多职业体验的项目,让孩子在某个职业领域有更多的感受和了解。
远离华而不实的公益项目
在做公益的过程中,遇到很多华而不实的项目。策划项目,过度关注如何去完成这些公益时长,过度关注自己的需求,而没去关注受益人的需求,错过了很多非常美好的东西。我们更多的是要从受益人的角度去策划这些需求,因为做公益项目,你的收获永远会大于你的付出,这是我十余年来作为一个持续公益践行者的切身感受。
那么我到底要怎么做?
哈佛大学
Herman Leonard
教授的“三圈理论”给了我们的答案。当你在做一个公益项目的时候,你是从三个角度来思考的。
第一、价值。一定是受益人角度的价值或社会价值。
第二、能力。
第三、获得的支持。
三方重叠度越大,这个公益项目会做得越成功。
有斯公益将再次开放一对一免费辅导名额,甄选有公益热忱和行动力的青少年(限额20名),帮助他们梳理并量身定制创新型公益项目,培养青少年公益领袖。
04
有斯助力青少年公益
有斯公益(Global Youth Philanthropy)由热心公益与教育事业的全球爱心人士共同发起组建,致力于搭建一个青少年公益创新平台,提供各类公益项目和社会活动的规划指导和资源支持,推动青少年积极实践公益创新并努力成为专业的公益志愿者,提升青少年的国际视野和领导力。在此基础上,努力挖掘和孵化一批优秀的青少年公益创新项目,为欠发达国家和地区需要帮助的群体提供支持,培养有思想和行动力、有社会责任感的未来世界公民。
有斯公益的发起人都是持续公益践行者,在我们看来,施比授更有福,一份有使命感的事业会让我们的人生更加幸福,更加有价值。我们也在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带领孩子们做公益,他们在耳濡目染的影响下,逐渐成长为有责任心有爱心有社会责任感的青少年。
我们聚焦全球青少年,分享我们的愿景、使命、价值观和宗旨:
我们的优势和特色:
专业团队:我们的公益团队遍布全球多个国家,团队成员包括发起人、理事、专家顾问、公益导师、爱心大使、志愿者等热心公益和教育事业的伙伴。
多个领域:无论是医疗、环保、教育和科技,还是妇女、儿童发展等诸多方面,都能寻求相应的专家和组织提供支持。
不同地域:无论是社区项目、本土项目还是国际项目,无论是在亚洲还是中东、非洲等国家,都能帮助链接相关的资源,推动项目落地实施。
量身定制: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需求也是多样的,有斯公益竭尽所能为有公益热忱及行动力的孩子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由公益导师一对一梳理需求,策划适合的公益创新行动并推动实施。
有斯公益通过携手合作伙伴,举办系列有斯公益讲坛,宣讲公益理念,甄选有意愿和行动力的青少年及家长,一对一提供公益创新行动的辅导与支持。我们的公益导师利用哈佛大学教授的三圈理论来梳理和思考公益行动的价值、个人(团队)能力和可能获得的支持,综合考虑孩子的维度(爱好兴趣、特长优势、领导能力和未来的生涯规划)和家长的维度(意识规划、社会资源、愿望期待),以及联合国的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孩子及家长一起明确公益行动的方向,量身定制适合孩子的公益项目,并借助有斯公益的全球志愿者资源,帮助招募和组建公益团队,链接各种筹款平台提供募款支持,对接全球的相关公益组织寻求合作,推动及督导公益创新行动的组织实施,并持之以恒地做下去。
青少年公益项目进行时半年多时间我们已经支持/孵化了十几个青少年公益项目,包括:有斯环球学友(国际间青少年结成学伴,互帮互助互学);小候鸟行动(关爱中国留守儿童,与制造业企业合作,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举办美式学习营);GirlStrong关爱南非困境女生(携手合作伙伴筹款为南非十几所公立学校的2000名女生提供卫生巾,解决生理期无法上学的困难);有斯公益读书会(通过跨国图书捐赠,以书籍为载体,增进国际青少年之间的文化交流);青少年生涯规划指引(邀请各行各业的专家教授学者以及资深业内人士给青少年做公益讲座,增进青少年对各个学科的了解);小龙虾爱牙公益行动......
更多青少年公益创新项目,陆续孵化中......
我们非常欢迎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到我们有斯公益团队,作为理事、公益导师、合作伙伴、志愿者等等,携手为全球青少年搭建公益创新平台!
想更多了解有斯公益,请点击查看《有斯助力青少年公益》、《青少年公益创新的无限可能》。
招募启事:有斯公益再次开放一对一免费公益辅导,限额20名
有斯公益为全球青少年搭建公益创新平台,培养有思想和行动力、有社会责任感的未来世界公民。我们再次开放一对一免费公益辅导名额,将筛选20位有真实意愿和行动力的青少年,由公益导师跟踪一对一辅导(免费),量身定制适合的公益创新行动并链接各种资源支持。欢迎感兴趣的青少年或家长扫描以下二维码,填写报名表,或者添加小助手微信,我们将做筛选及跟进联络。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